<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您访问365骑士版app下载_365审核要多久_365 体育投注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加强农村经济建设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08-01-1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政协常州市十二届一次会议集体提案

        365骑士版app下载_365审核要多久_365 体育投注常州市委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观念。目前我市常住农村人口为168万,占总人口的40%。因此,抓好农村经济建设,对于推进我市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条件和典型经验
            历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从政策引导、资金、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使我市农民生活整体水平得到不断上升。2007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07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6%。同时我市扎实推进8个现代化新农村示范镇、20个示范村以及100个居住示范点建设,培育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村镇。如横山桥五一村、雪堰镇雅浦村、天目湖镇古县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他们的经验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了借鉴。
            二、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对照江苏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制定的新农村评价指标来看(见附表),我市粮食自给率、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卫生厕所比重(无公害卫生厕所)、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航道)比重、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7项指标达到了合格标准;而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肉蛋奶类消费量、农民居民恩格尔系数、百户家庭汽车拥有率、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有线电视入户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农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森林(绿地)覆盖率、安全饮用水比重、清洁能源比重这13项尚未达标。从已有的21个指标来看,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三、对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1、大力整合行政资源,明确扎口管理部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方关注度高,参与单位部门多,优势在于大家关心,壮大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但协调不好也会造成政出多门、相互扯皮,不易形成合力。因此,亟需对涉农部门进行整合,明确扎口单位,规范工作职责,以协调各方力量,统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以研究、指挥和协调。
            第2、拓宽经济发展思路,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实力。要根据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农村农业优势,寻找合适的农村发展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导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政府要着力扶持这一类企业;二是发展以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为龙头的农业企业,为这一类企业提供发展空间;三是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加大农业的科技含量,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四是要优化农业产业投资环境,想方设法改变农业企业生存环境。
            第3、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推动经济薄弱村镇建设。要摸清本市经济薄弱村镇的情况,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充分发挥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支持经济薄弱村镇快速发展。特别是要发挥工业企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根据经济薄弱村的实际情况,引导经济薄弱村镇根据自身特点和原有经济基础等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方向,制订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规划,并协助他们付之实施。要通过搭建以工助农的新平台,以多种形式来营造特色村镇。要通过搭建以工助农的新平台,以多种形式来营造特色村镇。一是通过村企结对弥补农村生产技术人才缺乏、发展资金短缺、发展思路不宽等问题,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二是通过村企结对解决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形成城乡互动新格局;三是对接收安置农村富裕劳动力,抓农民素质教育作出贡献的企业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4、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改善农业经营模式。政府要引导农民走出原有的小农经济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农业企业为龙头,组织引导农户,带土地入股,带技术入股,带资金入股,用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和组织方式管理农业,壮大农业企业的实力。要引导农民把农产品加工或种养业集中化、企业化、规范化,促进农业高效,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借鉴周边城市发展农村经济,富裕农民的先进经验,创新发展农村经济模式。
            第5、加大科教支农力度,发挥科教支农作用。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为我市农村农民增收服务。建立市、区科技支农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支农服务;以镇村农技人员、土专家为骨干,加大实用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可聘请省内外高层次农业专家为我市“三农”服务。进行定期(按季节)、不定期的科技下乡活动,把科技送到农业企业,送到养殖专业户和种田大户那里,让农民享受科技支农大餐,确定若干个科技支农示范点,用点的示范效应提高广大农民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自觉性。
            第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征缴总量偏小问题和市辖各地筹资标准高低不一的问题。必须合理确定筹资标准,努力提高覆盖率。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形成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解决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低的问题和交费水平与保险档次低的问题。
        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得到更大的进展,城乡发展将会更加协调,广大农民的生活将会一年比一年更好!

            (本提案获市政协优秀提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