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您访问365骑士版app下载_365审核要多久_365 体育投注江苏委员会网站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0-03-2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对促进经济和科技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常州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迎接挑战,就必须超越常规求发展,寻求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产学研合作。针对产学研合作问题,我们提如下建议。

        一、我市产学研现行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学研联合体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格局;二是产学研各方追求目标的差异性影响合作实效;三是企业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其动力不足;四是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影响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率;五是需警惕产学研合作中出现的“虚拟”现象;六是产学研合作中的“产学教育”问题。

        二、常州市产学研现行模式及机制创新的几点建议

        1、加速建立适合常州的“1+1+2+n”产学研联合体

        由于缺少国内着名大校大院大所的支持,我市企业只能到外省市招才引智。同时也派生出一些问题:一是合作成本高;二是外地合作方的科技投入有限,甚至合作基地出现“空壳”现象;三是合作稳定性差。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率先在重点产业建立1+1+2+n新型产学研联合体。基地放在龙头骨干企业或科教城。在政府的引导和组织保障之下,以重点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并牵头,外地和本地大学及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持,行业内中小企业共同参与。借鉴德国经验,联合体在政、企、校和研之间,依托政府和企业的项目及资金,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通过长期规划创造发展机会。

        2、鼓励本地大学、院所建立“共同研究中心”

        韩国产学研一个成功的模式就是以大学为基地,企业作为会员,集资建立中心,资源共享,实现效用最大化。南京工业大学也是采取了该模式,至今已有70多家企业把研发中心搬到南京工大,上百种新产品从这些研发中心出炉。常州实行九校联动,能否在该模式运作上走出一条自己的新路,值得思考。

        3建立以“专业镇”为载体的产学研合作体

        通过调研,我们知道常州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镇约有20家。如武进横林的木地板产业集群、湖塘的纺织产业集群、邹区的灯具产业集群、洛阳的家用电器产业集群,薛家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等。虽然特色明显,但共同的问题是科技创新不够,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待提升。我们应该借鉴广东省的做法,以专业镇为载体,组织建立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产学研合作体,以科技带动产业升级,扩大产品高科技含量,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活跃经济。

        4、推进民营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进程

        据日本学界对产学研的实证分析表明,开展产学合作的积极性与企业规模成反比关系。缺乏技术开发资源的中小企业,为了积极利用外部资源,对产学合作的承诺也大。因此实行产学研合作,是现阶段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发展的最优选择。要激发民营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一是可通过产学研,完善校企人才交流合作机制。二是可依托科技园区,建立园内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机制。三是完善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一条龙”服务功能。

        5重视产学教育,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

        从注重自主创新的美国、发展二次创新的日韩、IT产业创新的印度及巴西自主创新的经验来看,其共性之一,就是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视产学教育。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以下工作。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构建培训平台,为企业培养一批基础人才;要引进和培养技术创新领军人才、高端研发人才工艺人才;特别要重视创新团队的引进、培育和建设;要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青年科技人员到企业挂职制度,推动企业技术开发、成果产业化;要推进企业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制度;要高校和科研院所内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套业绩评价体系,提高科研人员参与产学研合作活动的积极性。 

        6、完善产学研合作的信息化网络建设

        由于产学研合作各方是一个松散分布的联合体,信息不对称已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建立一个相互沟通和了解信息的网络平台十分关键,它是构建产学研联合体最便捷的无形纽带。应当设立产学研合作专业网站,由政府科技部门或中介机构负责建设和维护,扩大产学研合作的宣传,引导产学研各方高度关注与支持,实现信息资源最大化共享。

        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和科技部门的引导下,通过校院所和企业的热情参与与共同谋划,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向世人展示一种有价值、值得研究和推广的产学研合作“常州模式”。